项目名称:童年创伤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共情与感恩的作用
项目编号:2020wtscx153
项目类别: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
学科分类:教育学
项目负责人:侯小花(学生处)
主要成员:李娇娇、陈梅、王素芹、胡小娟、赵英武、何资桥
经费:3万元
一、主要研究成果
共完成4篇论文,分别为:
1.侯小花,王金道,王素芹,等. 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共情与感恩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0):1585-1590.(北大核心)
2.侯小花,何资桥,王素芹,等.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 嘉应学院学报,2021,39(2):105-108.
3.侯小花.基于双过程视角探讨共情与亚临床抑郁的关系[j].现代交际,2021(已录用,待发表)
4.侯小花.基于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模型[j].高教学刊,2021(已录用,待发表)
二、成果内容简介
(一)研究成果一主要内容
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感恩问卷、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25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共情和感恩在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童年期创伤与网络成瘾显著正向相关与共情、认知共情、感恩显著负向相关;网络成瘾与共情、情绪共情显著正向相关,与感恩显著负向相关;感恩与共情显著正向相关。(2)童年期创伤不仅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共情的中介效应;感恩的中介效应;共情、感恩的链式中介效应。据此得出如下结论:童年期创伤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且这种效应是通过降低共情能力和降低感恩水平来形成的。共情能力可增强经历过童年期创伤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提示我们注意积极心理过程在特定条件下的消极作用。
(二)研究成果二主要内容
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感恩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piu)对19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女大学生在piu上的差异不显著,在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关系创伤、感恩上的差异显著,男生的关系创伤比女生的重,男生不如女生懂得感恩。2.关系创伤与piu显著正向相关,感恩与piu显著负向相关。3.感恩在关系创伤与piu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关系创伤对大学生piu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感恩在关系创伤对大学生piu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三)研究成果三主要内容
基于双过程视角,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iri-c)、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二版(bdi-ii)对大学生(n=4669)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共情与亚临床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亚临床抑郁的发生率为19.06%;(2)抑郁(包括无抑郁和亚临床抑郁)与共情、想象力、个人痛苦显著的正向相关(r =0.060~0.392,p<0.01),与观点采择、共情性关注显著负向相关(r=-0.031,-0.095,p<0.05);(3)不同抑郁程度大学生的观点采择和想象力差异不显著(h=3.554,4.060,p>0.05),而共情、共情性关注、个体痛苦差异显著(h=44.188,19.470,296.918,p<0.01)。共情和个人痛苦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共情性关注则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减弱。结果揭示:共情的不同维度与抑郁的关系不一致,未来的干预研究可强化共情性关注,弱化个人痛苦。
(四)研究成果四主要内容
班级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基于其明确的角色定位,精心选拔和培养拥有胜任特征的学生来担任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安排在学生班级中的“观察员”;是连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是朋辈学生的“知心朋友”。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包括:高度的角色认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积极的心理状态、遵守职业伦理。本文基于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三定位四胜任特征模型,为未来选拔和培养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提供参考。
三、成果创新之处
以关系创伤取代童年创伤概念,帮助人们区分养育过程带来的创伤和自然灾害、意外伤害、恐怖事件等带来的创伤。关系创伤往往是由父母做出的、未直接危及生命的微小事件造成的,这些微小事件所导致的负性情感就像慢性疾病一样,长久地、广泛地影响着个体的知情意行。关系创伤概念的提出或推广,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童年期的创伤,即关系创伤如何影响成年后的自己。
本项目探讨了童年期创伤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童年期创伤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且这种效应是通过降低共情能力和降低感恩水平来形成的。共情能力可增强经历过童年期创伤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提示我们注意积极心理过程在特定条件下的消极作用。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的研究,有以下学术或应用价值:
1.积极心理品质在很多时候有益于人们的幸福,但是在特定时候,它可能发挥负面的效应。如,童年期创伤能减低个体的共情,继而减低个体的感恩,最后增加个体网络成瘾的风险。对于有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网络成瘾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共情训练和感恩教育来减低其网瘾。
2.共情与抑郁显著的正向相关,抑郁程度越高的个体,其共情中的个人痛苦越多,共情中的共情性关注越少。未来共情干预研究可强化共情性关注,弱化个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