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成果公报杨润秀 (2018wtscx232)-9479威尼斯

成果管理

当前位置: 9479威尼斯-威尼斯人888 >> 成果管理 >> 正文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成果公报杨润秀 (2018wtscx232)-9479威尼斯

2023-11-02 

课题名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内涵型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8wtscx232

课题负责人:杨润秀

所在单位: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要成员:袁素雯,杨舒涵,张敏,蒲婷艳,朱峡,江雪,袁丽,吴丹

一、该项目研究内容、目标和意义

在我国,英语作为被广泛推广的主要外语语种,有关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的二语习得研究因其影响深远、涉及人数众多而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下称sla)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某些方面的认知障碍,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课题依据应用语言学理论,尝试“对非母语的外国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揭示第二语言在受到母语负迁移、语境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被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和结果(文秋芳,2010)。

(一)研究内容

依据以上语言教学和习得理论,本课题吸纳国内外先进的二语习得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托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和对比研究,揭示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所在,并探索出一个创新教学模式解决大学英语目前存在的问题。该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的对比:1、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同类院校、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比较和跟踪,发现问题原因并探索出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2、使用创新模式的大学英语实验班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对照班进行比较, 探索该创新模式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课题组采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针对研究对象开展多维度的调查问卷和跟踪反馈,进行新模式实验教学,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启示,研究和分析二语习得过程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同学习模态下所产生的不同的认知结果,属于实证性研究范畴。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年又分为两个阶段:①现状调查及实验教学阶段。针对非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效率偏低的现象,用多维度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将非英语专业生与同类院校、同起点的英语专业生进行比较,发现专业生和非专业生二语习得效果差距以及导致差距的影响因素,并进而制定实验教学“加餐”策略,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分组实验教学。② 数据整理和论文撰写阶段。

(二)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能够构建一套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框架下,既能克服非英语专业学生课时不足、兴趣不高等劣势,又兼具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之优势的内涵式创新培养模式。拟解决的目标问题包括1)学生英语成绩与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不符,重考试,轻应用,“哑巴英语现象”较为普遍;2)学生课堂反应消极怠惰,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3)满足于学习课本和完成课本作业,缺乏拓展阅读和课外延伸训练;4)优等生和差等生分化严重,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辅导不足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内容创新。不同于以往此类研究,本课题不仅研究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本身,同时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照,跨越专业壁垒,来揭示英语素质培养的共同规律;2)研究范围创新。本研究聚焦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因(如兴趣驱动、自主学习习惯等),同时从教师的视角和供给侧角度,关注造成二者学习效果差异的外部因素(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因而更加全面、立体,更有可操作性。3)研究方法创新。本课题研究内容基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教育浪潮的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学生在使用手机和电脑自主搜索网络资源方面的高昂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课外作业,增加课外学习时间,自主完成英语素质内涵型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内涵型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2018wtscx232)旨于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开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实验教学,将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创新教学实践相结合,发现掣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导致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效率偏低的原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用英语专业教学思维指导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综合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设立的初衷是针对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课时偏少、学生学习效率偏低的现象,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法、数据分析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适当的方式、增加适当的教学内容(即准专业模式的“加餐”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从而使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增加课表学时、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接近英语专业教学强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由此可见,本研究始终着眼于教学实践,用可操作、可复制的方法展开调查和实验,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应始终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无论是英语专业或非专业,都应该学以致用,使学习者具备同等基础技能和基本常识,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生活所需的的基本英语交流本领。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全部的实践意义:淡化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至少在基础阶段),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除获得实验数据和语料外,共取得阶段性成果6项,包括:发表论文5篇,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著)1项。涉及英语语言学、翻译学、英语教学法等研究方向,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其中ei收录1篇,sci(1区)收录1篇,cssci扩展版收录1篇;1篇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

(一)阶段性成果

1、袁素雯,formative assess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cla model,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issn:2444-8656),january,2023.( ei收录;注明“广东省教育厅××项目资助”字样)

2、蒲婷艳,杨润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专业化培养调查与分析,南京师大文教杂志社,2023年第九期。(注明“广东省教育厅××项目资助”字样)

3、朱峡,rnn language processing model-driven spoken dialogue system modeling metho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22.02.(sci,一区)

4、袁素雯,互联网 的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21年第六期。(cssci扩展版)

5、蒲婷艳,“超级云课堂小程序vl.0”,软著,国家9479威尼斯的版权局,2020.08。

6、杨舒涵,文化自信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英语写作课程的思政建设,探索科学,2020.11。

(二)提交鉴定主要成果

论文题目:论文“formative assessm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cla model”(中文题目为:《基于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

论文内容:该论文以交际语言教学模式(cla)为理论基础,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美国语言学家lyle f.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cla)培养模式理论及策略,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混合”式在线 离线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模型,以探讨形成性评估在英语教学中的自主作用。本研究旨在于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证实一种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在外语教学流程中的决定性影响,并唤醒外语界和教育界对考核方式的重视。

重要观点: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前发布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能够结合期末评估全面考量,发挥考核系统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促进作用。

创新之处:构建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全流程英语教学评估模型。网络平台系统可以进行自动评估,包括学生签到、课前预习、练习和自测、在线互动等全流程内容。包含对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分别有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和教师评估,最后的评估分析包括任务、测试、个人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电子学习平台总结和反思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一个针对教学全流程的完整评估系统。

社会效益及价值:本文提出的形成性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评估学生,帮助人们清晰、直观地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行为效率,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该研究可对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产生普遍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推广价值。

【】

网站地图